手機游戲 手機游戲在軍營如何打開
幾年前,中國空軍曾推出手游《金頭盔》,飛行員通過該游戲鍛煉了目視能力和反應能力,提升了戰術素養。這讓我認識到,手游不僅是娛樂,還能玩出戰斗力。
在游戲類型的選擇上,我親身嘗試各種手游,挑選出有助于提升戰斗力的精品游戲,推薦給大家。
在我的倡導下,軍事題材類手游成為官兵手機上的熱門程序。
在玩手游的時間上,我也略加控制,保證官兵得到充沛的休息。
結果,官兵玩得開心,睡得舒心,訓練勁頭更足了。
“1+1>2”,勞逸結合才是科學的訓練方法。去年7月戰術訓練階段,面對枯燥的戰術理論,戰士們總打不起精神,我便嘗試著用手游模擬坦克連排戰術訓練。沒想到,將戰術理論運用到游戲中,大家瞬間熱情高漲,訓練效果成倍提升,戰斗力“爆表”。
最終,連隊在旅坦克連進攻科目示范中一展身手,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
“班長,來一局?”周末,南部戰區陸軍某部下士葉貴強(左一)邀請班長宋永強(右一)聯網打手機游戲。宋永強記得,以前戰友見面都敬煙:“班長,來一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戰友們漸漸習慣以打一局手機游戲,作為打招呼和拉近距離的方式。牛利/攝
曾幾何時,年輕官兵都體驗過“斷網如斷氧”的痛楚,使用手機“躲貓貓”也是管理者和官兵之間的“軟對抗”。在智能手機使用受限制的過去,手機游戲(后文簡稱手游)是年輕官兵的奢望。
2015年7月,《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的出臺,放寬了智能手機使用的限制,打通了互聯網進軍營的“最后一公里”。互聯網上各種新鮮事物隨之進入軍營,手游就是其中之一。
手游,這個在興起之初讓人談之色變的新事物,觸碰到直線加方塊的軍營,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近期,筆者走進陸軍基層部隊,探尋手游在軍營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聞樣本
從手游高手到武裝越障達人
楊露:“我想在訓練場上贏得榮耀”
提溜著武裝部發放的軍用攜行包,楊露磨磨蹭蹭回了家。
楊爸爸大聲說:“天天上網打游戲,以后還有啥出息?好好當兵,好好鍛煉!”
“打游戲到底有啥錯?到了部隊我還會打。”楊露不服,針鋒相對地說。
“啪嗒”一聲,是雞毛撣子落地的聲音……
來新疆當兵快2年了,與父母對抗的場景時常浮現在戰士楊露的腦海里。
自從高一迷上網絡游戲后,楊露就與父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在打游戲與反對打游戲之間你來我往。
一切似乎都合了楊露父母的心意。剛到新兵營那陣兒,入伍訓練排得滿滿當當,楊露確實沒有玩游戲的機會和時間。但他“未雨綢繆”,偷偷購買了智能手機和流量卡,試圖打破父母的“如意算盤”。
機會終于來了。
隨著部隊相關政策規定頒布,智能手機在軍營放開使用。每到周末休息時間,楊露就像碰到水的魚一樣,一下子鉆進游戲的世界,與戰友交流越來越少。
雖然對楊露癡迷手游的行為,新兵骨干一直很惱火。但無論怎么教育,他都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他不但不反省,還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只是利用業余時間打游戲,不違規不犯法,誰也不要干涉誰。[!--empirenews.page--]
新兵下連后,楊露一度讓指導員王奎苦惱不已:“連隊本來就有幾個手游‘達人’,再加一個,該咋辦?”
為了引導楊露等手游愛好者,王奎下了不少功夫。他搞過興趣小組、組織過球類比賽等等,可應者寥寥。即使楊露這些人參加了,也是興致寡然。他們呆呆木木地坐在板凳上,氣得王奎都想罵人。
更讓王奎意外的是,自己周末連吹3次緊急集合哨的事兒,還被人告了,理由竟然是侵占官兵正常休息時間。看到首長信箱里那些措辭嚴厲的告狀信,這個有著多年帶兵經驗的指導員,一時間也找不到好的辦法。
苦惱的不僅僅是王奎自己,還有整個團隊。
去年新兵下連,團里發起黨員和新兵“一對一幫扶”活動,可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阻礙:新兵聊游戲老兵插不上嘴,老兵聊工作新兵不吭聲,新兵與老兵在工作中齊心協力,生活中卻“涇渭分明”。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奎才轉變了思路。
去年5月的一個周末,三班一起玩手游,上等兵劉慶園總是犯一些低級錯誤。王奎覺得奇怪,找他一聊,果然有事:劉慶園和女朋友鬧了別扭。
一番開導,小劉心頭的疙瘩解開了。王奎也開始認識到,戰士的興奮點就是共鳴點,關注點就是工作切入點。
他決定改變策略、因勢利導,在連隊嘗試開展了“新兵教老兵玩手游、老兵幫新兵強素質”群眾性趣味活動。列兵楊露被特意安排與連隊的四級軍士長卲衛峰結對子。
沒想到,楊露的轉變就此開始了。互幫互教中,楊露發現,邵班長對于游戲的興趣不大,每次楊露想教他如何打鬼、喚神獸時,邵班長總是象征性地看幾下,就拿起專業技能書籍認真研究。
看在眼里,觸在心頭。回想邵班長在傳授專業技能時的信手拈來,再看看自己除了游戲什么都干不好的現實,本想借機露兩手的楊露一下子臉紅到了脖子根。
互幫互教,讓他看到了與老班長的差距,更明白了父母、連隊干部骨干長期以來的良苦用心。
那一刻,楊露突然覺得自己以前很傻,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游戲上不值。
在那之后,一次武裝五公里越野訓練時,楊露破天荒地請求邵衛峰指導他練習輔助強化項目:負重深蹲60次、變速跑1公里……
楊露順勢拜邵衛峰為師,從基本的體能開始,扎扎實實地回歸一個兵應有的姿態。
年初,楊露的大腳拇指被意外砸傷,但他依舊報名參加了團隊大比武,并取得了武裝越障100米項目第六名的好成績。雖然沒有摘金奪銀,但能夠帶傷參賽,對于連隊官兵而言,楊露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
如今,楊露這名昔日游戲“大咖”,在線上的“活躍度”降低了很多。問及因由,他平靜地說:“相比于游戲里的王者,我更想成為軍營里的‘王者’,去訓練場上贏得自己的榮耀。”
楊露說這些的時候,陽光正好打在他的臉上。他嘴角流露的微笑,瞬間變得很燦爛……
深度調查
基層“手游熱”
周末一大早,陸軍某部紅色網吧老板老邱,像往常一樣來到網吧打掃衛生,迎接這一天的營業。但很快,他便一屁股坐回椅子,閑了起來。
“往年這時候,網吧早就擠滿了來上網的官兵,但自從部隊開放使用智能手機后,來這的人就沒到過兩位數。” 老邱感慨道。
同樣和老邱感到焦慮的,還有該部一些營連主官。
該部三連指導員楊懿感到,智能手機方便了官兵生活,卻也給教育管理帶來了阻力:“以往周末組織球類活動,總能一呼百應,不僅能拉近官兵彼此的距離,許多訓練生活中的小問題小矛盾,一場球賽就解決了。到如今,一到周末,連隊就靜悄悄的,很多人都抱著手機打游戲……”[!--empirenews.page--]
隨著智能手機在軍營解禁,手機游戲在官兵業余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問題。官兵們平時使用手機玩什么、怎么玩、手機游戲到底有多熱……
筆者帶著這些疑問對該部進行了深入調查。
手游漸成官兵娛樂主流
負責文化活動中心場所維護的下士楊鑫,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整理棋牌室、桌球室等場所了,因為沒人來玩。
“現在都在連隊玩手機,誰還會跑過來玩這些?”楊鑫說。
部分營連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隔壁就是棋牌室,排房里的戰士卻都在安靜地玩手游,即使有人“移駕”到棋牌室的桌子上,也是為了方便面對面地玩手游。
在對200名官兵的問卷調查中,筆者發現,玩過手游的官兵比例高達95.5%,其中正在玩的就達到了86%。
從時間上看,有超過75%的官兵在使用手機時,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玩手游。
手游為何能夠成功占據官兵業余生活的主要“市場”?
一些戰士坦言,營區可選的娛樂方式相對較少,相比之下,手游種類豐富,愛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啥時候玩就啥時候玩,也不擔心找不到玩伴。
有的戰士則認為,本來能使用手機的時間就少,玩手游可以邊玩邊和親友聊天,這樣就能使手機使用效率更高。
修理連中士馮永祥告訴筆者,連隊對手機管理抓得緊,生怕官兵使用社交軟件出問題。
社交軟件的嚴格管控,為手游順利“占領”官兵的文化娛樂時間騰出了不少空間。部分沉迷社交軟件的官兵就是在高壓之下,不得已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游上。
調查中還發現,年齡和婚姻狀況深刻影響著官兵們對手游的態度。已婚官兵絕大多數選擇了不經常玩或不玩手游的選項,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官兵越來越希望把更多使用手機的時間用來與親人聯系。
官兵手游消費日漸提高
前不久,三營教導員侯磊檢查手機使用情況。無意中,他發現一名下士入伍4年間,在某款手機游戲中的充值額達到10000余元,平均每年在游戲上消費2000多元。
此事引發了官兵熱議。
該部政委劉軍分析說:“隨著互聯網尤其是智能手機進軍營,官兵在網上購物、支付更加便捷,進而刺激官兵的消費需求,官兵的消費觀也發生了變化。”
對于該不該在游戲上消費,不同的官兵有不同的看法。
從統計上看,不喜歡玩手游的官兵普遍認為,游戲就只是游戲,不應該為游戲花錢。而53.9%的手游愛好者也認為,沒必要在游戲里消費。
“玩游戲還要花這么多錢?這跟我軍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完全不相符。”三營七連四級軍士長王興旺覺得游戲消費完全無法接受。
但仍有46.1%的手游愛好者認為,應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只要不影響自己生活,在游戲上多花點錢沒關系。
一些年輕官兵在入伍前,就有在游戲中消費的行為和習慣。在他們看來,付費玩游戲,就和付費看電影、付費聽音樂、付費看小說是一個道理,是在享受游戲制作者提供的知識產權服務,只要不過度,不影響到自己或他人的,就屬于正常的、健康的消費。
整體來看,官兵對手游消費的認識比較理性。但該部主任饒國勇告誡道:“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模式,往往藏著各種誘惑和陷阱,讓付費玩家比普通玩家獲得更大的快感。自制能力差的官兵,一旦開始消費就容易陷進去,最終導致過度消費。建議不要輕易在游戲中消費。”
手游利弊爭議不斷
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不斷強大,越來越多流行的網絡競技游戲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拓展,官兵逐步放棄用電腦打游戲,轉而青睞更便捷的手機游戲。[!--empirenews.page--]
在關于“手游熱”利弊的調查中,51.3%的官兵認為,手游可放松身心,消除精神疲勞,對訓練、學習和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其余的則持否定態度,認為玩游戲純屬消遣,沒有實際積極意義,還容易沉迷其中,耽誤正常的訓練和生活。
在官兵中比較流行的幾款手游中,戰爭類團隊競技游戲占了99%的比重,且69.8%的官兵認為團隊競技游戲有利于團隊協作。
那么,這類游戲是否真的像網絡盛傳的那樣,能提高戰術意識?
對此,55.8%的官兵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虛擬游戲與現實戰場差別太大,對戰術意識幫助不大。
而其他44.2%則認為,游戲設定也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不少戰爭類游戲高度還原真實戰場場景,這些游戲雖不能用來作為提高戰術意識的主要途徑,但極具軍事科普意義。競技過程中的進攻配合與防守協作,對玩家的反應能力、思考判斷能力均有鍛煉效果。
玩手游真的會影響官兵關系嗎?
30.4%的官兵認為,手游對戰友情誼無益。他們表示,通過游戲建立起來的關系不能長久,有的甚至在游戲過程中發生爭吵,反而影響了人際關系。
而69.6%的官兵則不認同這個觀點。“平時一起訓練一起流汗,休息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玩游戲,感覺非常好。”七連上等兵宋巖在接受采訪時說。
周末,正在洗衣服的宋巖聽到戰友們的呼喚。他快速洗完衣服,然后加入到戰友的游戲隊伍中。
“手游的樂趣不在玩游戲,而是和熟悉的戰友們一起玩。”宋巖說。
聲音
手游連著“網絡關”
■南部戰區陸軍某部主任 吳銀華
政治工作要邁過“網絡關”,必須因勢順勢。網絡時代,干部骨干不精通網絡、不會用網絡帶兵育兵管兵,就會失去強軍路上的領跑權。
當前,青年官兵都是在互聯網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對網絡有著強烈的依賴和需求,愛玩手機游戲是他們的突出特點之一。
手游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靈丹妙藥,它只是戰士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但是,當“手游熱”成為一股席卷軍營的風潮,作為干部骨干,我們就應積極應對,有所作為。
應該看到,如何引導官兵健康使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仍是當前部隊管理者需要直面的問題。科學合理疏導“手游熱”,也許會成為過好“網絡關”的突破口。
興趣點也是突破點
■新疆軍區某部政委 茹得龍
只要處理得當,手游可以成為一扇門,門后是通向官兵心靈的路——
有的連隊組織手游對抗賽,將官兵在虛擬世界被激發出來的比拼斗志,延伸到訓練場。
新兵賴兆陽下連后被分到了炊事班,情緒一度低落。班長李占軍主動找他“約戰”,兩人在游戲中密切配合奪得勝利,成功打開了他的心結。
上等兵吳明昊性格比較內向,指導員拉著他一起,邀請其他戰友共同組隊玩手游,使他快速融入集體。
平時,戰友間發生小磕絆,在游戲世界“戰”一局,矛盾也煙消云散,內部關系也更密切了。
類似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手游熱”雖然令人困擾,但只要處理得當,依然能為我所用。
手機不是“游戲機”
■北京衛戍區某連指導員 王帥
智能手機進軍營,本意是為了方便官兵和親友聯系,卻在某種程度上淪落為“游戲機”。[!--empirenews.page--]
當一款款手機游戲極速更新時,不少官兵紛紛掉進游戲的“醬缸”難以自拔,甚至有人為了打游戲而違反手機管理規定。
手機游戲作為一種娛樂方式未嘗不可,但如果沉迷其中,其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想給戰友們提個醒,當前手機游戲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很多都極力營造虛無縹緲的虛幻世界,強調極端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更不乏以暴力、色情元素博出位。這對于價值觀尚未完全成型定格的年輕官兵而言,輕則影響個人精力,重則導致價值觀扭曲,進而成為違法亂紀的重要導火索。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