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編者按這一天,也許沒有芬芳的玫瑰,只有機器的轟鳴聲;這一天,可能沒有燭光晚餐,只有簡單的午餐;這一天,你可能無法陪伴愛人和家人,但你只能堅守崗位。然而,對我們來說,它們是最美的星星。七夕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當人們陸陸續續聚在一起的時候,從異鄉來到淮河的建設者、干部、戰士們,在這一天堅守在一線。他們無法與親人、家人相聚,用血汗建設美麗淮安、美麗新疆,捍衛祖國和平。
為了讓淮安更美麗,外地的土地建設者來到淮安堅守工地。他們從異鄉來到淮安,為淮安傾注了汗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淮河在外省的農民工有5.4萬人。內環高架路(高速公路一期)、連淮陽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國省干線公路等重大工程的施工崗位上,有很多外省的建設者。他們中的很多人把工地當成自己的家,像牛郎織女一樣與愛人分離。這個七夕也是。
河南洛陽小伙趙孟強今年27歲,是中交三航江蘇分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2017年參與淮安內環高架4段建設。“淮安的工作環境挺好的。我們住的離市區很近,和同事逛街吃飯都挺方便的。”興致勃勃的趙孟強笑著說道。實際上,趙孟強和他的同事們工作非常努力,他們經常早上5點就開始混凝土澆筑。
無論工作有多辛苦,趙孟強都說自己不怕。難的是思念他的愛人。“我們在一起已經3011天了。”這是8月5日趙孟強的QQ“情侶空間”顯示的號碼,上面有他和愛人的照片。“我和她是高中同學。戀愛8年,今年5月結婚。”說到這里,趙夢強的臉上洋溢著甜甜的笑容。
但由于工作原因,趙孟強在江蘇淮安,妻子在河南鄭州。當中國情人節到來時,他更加想念他的妻子。“每年七夕,我都給她發520元的紅包,代表我愛她。如果我們在一起,我會送她一束花。”但是今年七夕,他走不開,回不了老婆身邊。
記者了解到,公司領導考慮到趙孟強是外省人,會每半個月給一次假。“一般需要三四天,省內其他同事只有一兩天。”趙孟強告訴記者,他非常感謝這樣的照顧。
在淮安,他參與建設的時候,和妻子聚不到一起。趙孟強下班后和妻子視頻聊天。有時候,他也會把工地的視頻發給妻子。“2017年,她來到淮安。當時4號標幾乎持平。現在高架橋建好了,很有成就感,和她一起分享。“趙孟強說他在淮安工作2年了。除了高架橋,他對淮安也充滿了感情。
內環10標段項目總工邵,距離淮安更遠。他來自中國東北的鐵嶺。邵投身淮安內環高架路建設,兩年多只回過兩次家。“家里人生病了,所以我請假了。”邵不好意思地說,他長期在淮安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交給妻子了。這個年近40的東北男人,在七夕有無數的話想對妻子說,卻不知道怎么說。每天他說的話幾乎都和內環高架建設有關。
愿意為了讓新疆更美麗,幫助新疆干部人才,把胡楊團、區整合起來,是淮安對口支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師123團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兩地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安排各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到淮安交流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新疆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援疆是一項光榮而神圣的事業。這一年,七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招商局局長穆亞東繼續留在戈壁灘,打理著腳下的土地。
2017年2月,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穆亞東離開淮安,踏上了援疆之路。擔心年幼的女兒舍不得離開,他和愛人決定先瞞著她,說“只是出差”。在新疆呆了兩個月后,他們告訴女兒,他去了很遠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來。
穆亞東把親人、朋友、同事的關懷傳遞給了受援地區的人民。每次去拜訪他的“親戚”阿力騰一家,他都會帶上米、面、油和其他必需品。得知阿力騰擔心女兒的學費,他馬上拿出2000元,叮囑孩子好好學習。如果有什么困難,他會找到他。穆亞東還聯系了清江浦區教育局、淮海路小學一行來聯賽場交流,給孩子們送去了價值2萬多元的書籍。
作為任務區聯絡員、招商局局長的穆亞東認為,整合任務區,鞏固對口援疆成果尤為重要。當穆亞東發現123團醫院醫療設施老化,特別是醫用x光設備缺乏,無法對病人進行精準治療時,他向上級匯報,并積極協調財政資金。當年,他解決了60萬元醫療設備的資金缺口,提高了團里的醫療技術,方便了群眾就醫。兩年來,清江浦區為123團民生工程捐款380多萬元。
此外,穆亞東還盡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脈,帶領招商團隊奔赴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四川等地。有志者事竟成。當地獨特的天然紫砂礦產資源,贏得了江蘇常州一位企業家的青睞。總投資近1500萬元的七彩紫砂產業園落戶投產,成為集生產、展示、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園。
穆亞東得知新疆江蘇商會副會長沙亞東積極聯系,爭取生豬養殖投資的消息。最終,沙亞東將總投資3億元的3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落戶123團17連。今年3月,存欄仔豬1萬頭。
通過穆亞東的不懈努力,近兩年來,123團的投入情況始終處于7師前列。隨著企業入駐,新增工人300多人,有力促進了當地就業。穆亞東連續兩年獲得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揮部和新疆兵團援疆先進個人稱號。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默默支持。年輕的女兒,老人,所有
靠妻子一人照顧。“最牽掛的是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最愧對的是妻子。”提到親人,穆亞東的聲音有些沙啞,“其實援疆也是為了家,因為有國才有家,國家富強了,家才會幸福美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困苦,迎風而立……2年半來,穆亞東就像戈壁里頑強的胡楊一樣,忘我地工作,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動力,以優異的成績展示援疆路上的家國情懷。
為了祖國更美最可愛的人默默守護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軍人;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最可愛的人。據了解,目前共有7支部隊在淮安駐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遠離家鄉、告別親人,為的是守護地方百姓的幸福安康。僅2015年以來,在淮駐地部隊義務獻血3000余人次,開展學生軍訓15萬余名;連續20年軍地互辦實事,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互辦實事4105件。軍人保衛大家,軍嫂獨自撐起小家。又是一年七夕節,他們依然各守一方,將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時光默默奉獻。
8月4日,七夕前最后一個周日,一份簡單的肯德基套餐、兩杯咖啡,用完餐再一起逛逛超市,在很多人看來最普通的日常,對于張蓓蓓來說,卻是最奢侈最浪漫的七夕約會。張蓓蓓的丈夫袁聰是淮安武警一中隊隊長。結婚9年,他們沒有過過一個完整的七夕。張蓓蓓沒有埋怨,因為她知道,軍人的使命是保家衛國,沒有他們的守護,就沒有人民的幸福安寧;既然選擇了軍人,就意味著犧牲與擔當、別離與守候。
袁聰和張蓓蓓都出生于軍人家庭,兩人從小一起在部隊大院長大,不僅是小學同學,還坐過同桌。“小學畢業后就沒聯系了。我從軍校畢業后,和她都被分到淮安工作。后來她過生日,我請她吃飯,這是我們小學畢業后第一次重逢,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們在一起了。”袁聰笑著說,談戀愛時,他們1個月最多見一次面。“現在有了孩子,比原來好點,他3個星期回來一次。但回來后,經常是飯吃到一半,接到電話,放下筷子就走了。”張蓓蓓說。
張蓓蓓向記者講了三件往事。第一件是她生孩子。“預產期那天,我在單位,突然肚子疼得厲害,我當時很害怕。他那時正在南京參加省總隊的比武。后來我自己打車到醫院,自己辦了住院手續。我爸打電話給他,他也沒回來,說他們是代表淮安參加比賽,不能走。后來直到比賽結束才回來。”講著講著,張蓓蓓眼圈紅了。
第二件事是帶兒子去動物園玩。張蓓蓓懷二胎時,大兒子才上幼兒園。因為袁聰總在部隊,她只能自己帶孩子出去玩。兒子想到動物雕塑上拍照,但張蓓蓓沒辦法抱兒子上去,最后只能讓孩子自己爬上去,“看到那么小的孩子費力爬著,我既心疼又無助,就想要是他在該有多好。”
最后一件事發生在2016年。當年6月23日,鹽城阜寧遭遇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袁聰接命令,帶著武警戰士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援。“我們當時在救援一線,現場挺危險的,我每天都特別想孩子,但救人的時候,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再危險也得往前沖,這是我們的職責。”袁聰說,去災區救援的事,他開始沒告訴家人。在阜寧災區,他和戰士們奮戰15天,精疲力竭,直到救援臨近尾聲,他才在電話里告訴愛人實情,本以為妻子會埋怨他,可張蓓蓓卻對他說:“平安就好。不管你去哪兒、做什么,都不要有負擔,家里有我。”(淮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