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加固施工方案策劃
篇一:工程結構(柱)加固方案(2090字)
一、工程概況
?。ㄕ堁a充)受有關單位委托,我公司對有缺陷的柱提出如下加固處理方案,經原設計單位 建筑設計院復核計算,并由業主會同有關單位審核確認后,將由我公司進行結構加固施工處理。
二、柱加固依據
1. (質檢報告) ;
2. 樓《結構施工圖》,韶關市房屋建筑設計院;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XX);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XX);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XX),20XX年版。
三、柱加固施工方案及要點
3.1、柱加固施工方案
柱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按國家規范要求實際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85%設計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結構可不作加固處理;混凝土抗壓強度低于C15混凝土結構不宜做包鋼加固處理;考慮本工程柱混凝土為小范圍強度不足,可用“回彈法”測定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數值作為柱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加固參考值。
3.2、柱加固材料及施工工藝
1.柱局部置換混凝土法加固處理
(1) 加固前對柱加固施工樓層的下兩層進行整體可靠支撐,確保結構安全。
(2) 由上而下分層施工,每次錯位施工且不超過30%的該層框架柱。嚴禁相鄰框架柱同時施工。每處施工的柱須在該部位的支撐安裝好后方可開始鑿混凝土。
(3)柱四面分別按四分之一對應邊長比例(可根據計算調整)鑿除,將混凝土表面打掉棱角,同時除去浮渣;盡量采用人工鑿除,嚴禁用沖擊鉆橫向鑿除混凝土。
(4)柱主筋不變,采用與原柱相同的箍筋加密箍筋為@100,并對箍筋采用封閉焊,單面焊10d。
(5)將原混凝土表面沖洗干凈,澆筑混凝土前用純水泥漿對表面進行處理。
(6)安裝模板,用C35混凝土澆灌柱被鑿除部位。
(7)模板搭設、鋼筋安置、新混凝土澆筑和養護以及鋼筋的搭接錨固等均應符合國家標準及規范的要求。
(8)加強觀測,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
(9) 新混凝土養護完成后,把需用碳纖維加強的表面打磨平整,干燥后圍貼碳纖維布加固約束新舊混凝土界面附近,使之成為整體。
3.柱局部置換混凝土法加固理論計算方法
與原構件相比,置換加固用的新混凝土和新加的鋼筋存在著應力滯后,其滯后程度與加固施工時原構件的負荷水平相關。在進行加固構件承載力計算時,應視具體情況對置換的混凝土和鋼筋的強度進行折減。加固施工時,原構件的負荷越大,置換部分的強度折減越多,即強度利用率越低。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XX)的混凝土置換計算式6.2.1,柱局部置換的計算方法建議采用以下近似算法。
(1)軸心受壓柱
對軸心受壓柱,置換法的正截面承載力按下式計算:
GB50367-20XX(6.2.1)
式中,N為構件加固后的軸向力設計值; 為受壓桿穩定系數,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值采用; , 分別為原構件混凝土和置換部分新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和 分別為原構件截面扣去置換部分后的剩余截面面積和置換部分的截面面積。
(2)偏心受壓構件
對偏心受壓構件其正截面承載力分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計算。
?、?當壓區混凝土置換深度hn>xn時,按新混凝土強度,采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當壓區混凝土置換深度hn≤xn時,其正截面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6.2.2-1)
(6.2.2-2)
式中,N為構件加固后的軸向力設計值; 為構件置換用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為原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為加固后混凝土受壓區高度; 為受壓區混凝土的置換深度; 為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至受壓區邊緣的距離; 為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至置換混凝土形心的距離; 為縱向受拉區鋼筋合力點至原混凝土 部分形心的距離; 、 分別為受拉區、受壓區縱向鋼筋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 為縱向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的距離; 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 為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
四、柱加固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4.1 材料質量保證
1、所有材料采購由公司派專人(材料員)統一采購,所有材料必須具有生產廠合格證,且必須滿足國家有關規范要求的質量標準。
2、所有工程材料的性能必須滿足設計和工程施工要求。
4.2管理措施
為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嚴把質量關,施工管理上應采用相應措施:
?、沤∪|量保證體系,建立高效、有序的施工項目管理組織,形成技術負責人質量總負責、質量檢驗工程師專職監察的內部質量監督和業主的質量監理控制相統一的組織保證機構,實行各單項工程和施工工序、工藝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質量責任制,使施工質量落實到人頭和各項具體工作中,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開工,分兵把關,層層負責。抓好科學管理,嚴格按施工規范進行施工,使業主方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更好監控。
?、茋腊堰M場材料質量關,認真執行材料進場檢查、抽樣檢驗制度,杜絕不合格的材料進場,從材料的采購、運輸、保存驗收等方面把好施工材料的質量關。
⑶加強員工的質量安全意識教育,在施工的全過程中,樹立“質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確保施工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求進度、求效益;
中科院廣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20XX年11月16日
篇二:大橋樁柱加固施工方案(1856字)
一、工程概況
塘夏大橋為7跨(16m+5×20m+16m)簡支T梁橋,梁上部構造采用16m和20m鋼筋混凝土T梁,下部構造采用獨柱墩及柱式橋臺,樁基礎。橋墩混凝土施工質量差,樁柱錯位嚴重,樁柱接頭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樁柱基礎加固,外包含傘型護基(中字型)。
二、擴大基礎加固
根據設計圖紙及現場具體情況,對塘廈大橋樁基部分進行加固,即對樁基部分增大載面,在原樁基樁周按設計圖紙要求開挖基坑,采用套箱圍堰的施工工藝,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套箱的施工
由于是在原樁基周圍進行基坑開挖,故套箱圍堰采用鋼模板裝配成無底套箱,其內部用鋼管進行支撐,接縫處用膠墊,防止滲漏。根據實際情況,由于是在橋底進行施工,不能利用機械下沉套箱,故采用邊開挖邊裝配套箱的施工方案:對干處,一邊開挖一邊下沉套箱;對于水中樁基則先用土袋圍堰,先抽水,然后再一邊開挖一邊下沉套箱。
2.基坑開挖
當套箱支撐穩定牢固后,對基坑進行開挖,開挖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抽水,同時要連續不斷的快速施工,棄土堆盡量遠離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后,對基底承載力進行檢測,達到要求后對基底進行整平,套箱底下河床底的樹根石塊及其它雜物須清除干凈,然后澆筑10cm厚素混凝土封底。
3.種植鋼筋
3.1先準確定位,定出植筋位置,做好標記。鉆孔時如遇鋼筋,應在偏離原孔位3~5cm處重新鉆孔。
3.2用水鉆進行鉆孔。根據設計鋼筋的直徑大小、植筋深度選擇鉆頭。鉆頭直徑大于植入鋼筋直徑3~6mm,成孔深度大于設計深度5~10mm。另外應注意原混凝土構件厚度不能滿足深度要求時,應將深度適當減小,以免將原混凝土壁穿透。鉆孔前把結構物表面的水、油等液體清理干凈,以防污染孔洞。
3.3 成孔后首先用無油壓縮空氣把孔內粉塵清除一遍,同時把結構物表面的粉塵也清除掉;然后用專用電動毛刷把孔壁上的浮塵刷掉;最后再用細軟管將無油壓縮空氣通入孔底清除2~3遍。
3.4水、油等液體會破壞植筋結構膠的強度,所以植筋孔內如果不慎進入水、油等液體,必須對孔壁進行干燥處理。孔壁干燥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火焰干燥,如果孔內只進入污水就可以采用火焰干燥,火焰干燥一定要掌握好火焰的強度,不要燒壞結構砼。二是化學干燥,如果孔壁被油污染,就采用能溶解油且揮發性強的化學試劑進行干燥??變冗M入水也能采用化學干燥法。
3.5 化學清孔分為兩步:第一,用沾丙酮的棉刷反復刷孔壁直到孔壁浮塵完全粘到棉刷上,棉刷較臟后應重新換新棉刷,保證孔壁完全清潔。第二,待孔內丙酮完全揮發后,用清孔膠清孔。清孔膠由主劑和輔劑組成,使用時現場按照比例配制。清孔膠清孔時先給孔內注入適量膠體,然后用鋼筋充分攪拌膠體把孔壁上的浮塵粘在膠體內,直至清孔完成。
3.6制膠 植筋用結構膠由三部分組成:主劑、輔劑、催化劑,制膠時把三種材料按比例及次序放入容器,用攪拌器充分攪拌直到均勻。制膠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比例配制。
3.7鋼筋加工 鋼筋首先要按設計尺寸進行下料并彎曲成型,然后用人工或機械進行除銹,除銹一定要徹底,否則影響植筋質量。另外,鋼筋植入端用砂輪把尖角磨掉,以便順利植入。
3.8 植入 清孔、制膠及其它準備工作都完成后,給孔內注入適量結構膠,輕輕植入鋼筋。植入鋼筋時不能太快太猛,應盡量緩慢一邊植入一邊轉動。另外,鋼筋一定要植到底,結構物側面及底面植筋時鋼筋植入后一定要用支撐支撐好,以防鋼筋松動或脫掉。鋼筋植入后把洞外多余的結構膠刮掉。
3.9 養護 植筋養護主要是指在結構膠強度形成以前防止鋼筋被碰動或被水、油等侵蝕。
3.10 植筋膠的原料因具有腐蝕性、揮發性和易燃性,所以應密封保存,操作配制時,工作人員應穿防護服、戴口罩和防腐蝕手套。
4.按設計要求綁扎基礎鋼筋。 基礎鋼筋施工完成后,支立基礎模板,澆筑混凝土。
三、墩柱加固
樁基加固完成后,將墩柱新老砼的結合面打毛,露出新鮮砼,并清理干凈后,按設計要求安裝墩柱鋼筋,然后安裝墩柱模板,澆筑砼。
1為使新老混凝土可以很好的共同參與受力,在安裝加固鋼筋之前應預先將新老混凝土的結合面打毛,露出新鮮混凝土,并清理干凈。
2對已經外露的銹蝕鋼筋,應對銹蝕鋼筋進行除銹。
3在進行新混凝土澆筑前,應將新老混凝土結合面進行濕潤。
4所有剪力筋應植入原結構內,其植入深度不小于12cm.在剪力筋預留孔道鉆制過程中應一律采用水鉆進行操作,以避免對原結構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5為避免在鉆制剪力筋預留孔道過程中對原結構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鉆孔前對原結構內部鋼筋進行探測、定位,必要時應對孔道進行適當調整,以避開主筋位置。
四、其他事項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
篇三:構造柱加固施工方案
在進行加固設計前先審核了整套圖紙,并對砌體及砌體以外的混凝土梁柱均進行了檢測和計算復核,以防承重橫墻雖加固獲得安全但其他構件仍存在安全隱患。對發現的問題同時作加固處理,處理方案如下:
(1) 減層卸荷,主樓由原來的七層減為六層;
?。?) 一、二層墻體采用兩面加鋼筋混凝土層加固;
(3) 空心砌塊局部承壓不夠,采用在梁端設墊塊或采用壓力灌漿的辦法填實梁端砌塊孔洞;
?。?) 外墻轉角處采用加設構造柱加固墻體的穩定性;
(5) 現澆鋼筋混凝土板采用減小板跨增加次梁且面層加厚40mm的辦法加固;
(6) 在承載力不夠的梁下增設承重墻。
這里重點介紹承重橫墻的加固方案,底層墻由于瀕臨破壞,采取混凝土組合砌體的方案,即在原240mm寬的墻體兩側每側現澆60mm厚的鋼筋混凝土墻,配筋豎向為φ8,間距為150mm,水平向配筋為φ6,間距為200mm,混凝土采用C20細石混凝土,墻體兩側的混凝土用φ6的穿墻鋼筋拉結,位置設在磚縫的部位,其間距雙向均為900mm。一層墻體由于破壞嚴重,在加固計算時略去墻體的承載能力,即荷載全部由兩側的混凝土墻承受;二層墻體因出現的裂縫較輕,采用在二側用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進行加固,在加固計算時考慮原墻體的承載能力,水泥砂漿為M10每面3mm厚,鋼筋網配筋同底層。
2、加固計算
(1)底層墻體加固計算
取1m寬的橫墻,軸向壓力設計值經統計計算為310KN。
橫墻的高厚比計算:
以上計算中略去了原墻體的承載能力,可見組合砌體的加固效果是十分安全的,按計算兩邊的混凝土可以更薄,但小于60mm將引起施工的困難,故仍按原來的構造要求定的方案進行加固。
(2)二層墻體的加固計算
取1m寬橫墻,軸向壓力設計值經統計計算為260KN。
墻體高厚比計算
組合砌體墻厚:
高厚比:
組合砌體承載能力 的計算
上一篇:社區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下一篇:暨表彰大會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