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高清_一区在线影院_国产一区二区区别

首頁 > 網頁游戲大全 > 正文

我戒網了 我爸卻染上了網癮

來源:淺藍攻略網     時間:2016-03-15 16:35    作者:小李子小藍整合

西安青年楊希卸載了朋友圈想遠離手機,卻發現當年限制他使用電腦的父親如今被手機“挾持”了

28歲的楊希最近一個月都在有意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8億人

他曾下載一款致力于統計用戶每天使用手機時長的APP,但下載后就忘了。直到最近一次整理手機時隨手點開圖標,他才發現自己平均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將近5個小時,最高紀錄是一個無聊的星期日,10個小時。

這個自稱“在互聯網行業搬磚”的西安年輕人突然開始想,“花這么多時間,我都用手機干嗎了?”

他開始思考如何戒網、戒手機。“肯定不可能完全隔離,現在干什么不用網?再說還得工作”,但他覺得必須尋找一個平衡點。

“一條都不會漏掉”

這是楊希從北京回到西安開始創業的第三年。

每個工作日早晨8點半,楊希都會用力搖晃手機直至屏幕上的火箭發射,這是他下載的鬧鐘APP叫人起床的方式。他曾試過用系統自帶的鬧鐘,每10分鐘響一次,設置了5個,卻依然起床失敗,“搖手機”對他有用。

醒來后,楊希會躺在床上刷半個小時微博。這是彈性工作時間讓他養成的習慣,再加上工作是產品經理,他必須對網絡熱點有一定的了解,“亂七八糟什么都看,看姑娘(微博)是其中之一”。

“看姑娘”是楊希在北京工作時保留下來的習慣。從西安的大學畢業后,學機械工程的楊希不想進工廠,機緣巧合進了去哪兒網做業務跟進工作,“總比進工廠好吧”,他毫不猶豫地北上了。

這份工作成為楊希在互聯網行業的敲門磚。人們對產品經理一職的普遍印象是:想做出色不易,但誰都可以入門。基于這樣的認識,楊希玩命干活,一年后,他如愿以償跳槽到“美麗說”開始產品經理之路,又在聚美優品完成進階。[!--empirenews.page--]

要讓姑娘們買東西,就要了解她們的關注點和喜好。大大小小的“網紅”們都在楊希的關注列表里,他為此專門設了一個分組,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刷一遍她們的生活日常和網店新品。

“可能有些女孩看得都沒我勤,我一條都不會漏掉。”楊希說。

這種不想錯過任何一條信息的感覺,楊希在18年前經歷過一次。

1998年前后,西安的學校周圍出現了不少網吧,之前只在微機課上學習過怎么用指令畫烏龜的楊希跟著同學、攥著零用錢找了家一塊錢一小時的網吧,開始了“和互聯網真正的第一次接觸”。

10歲的小男孩有點激動,先把搜狐、網易的主頁看了一遍,“當時好像還沒有新浪”,滿屏的信息和零星小游戲讓楊希覺得很新鮮,“甚至都有點受到沖擊的意思”。

 

連著幾天,他跟父母撒謊去游泳,拿著只夠用一小時的零花錢去網吧玩網頁小游戲,“但小游戲沒多久就不玩了,”楊希回憶,“打《仙劍》,打《紅警》,打《三國群英傳》去了”。

網吧沒有機位或者沒錢的時候,男孩們就三五成群地去有電腦的同學家,“看著他打游戲”。慢慢地,楊希開始琢磨怎么說服父母買電腦。

當時一臺中等配置的電腦大約七八千塊,對普通家庭來說不算一筆小數目。直到2000年,楊希終于從百貨商場扛回了一臺“聯想”牌電腦,擁有電腦后的那個月,因為太興奮,他沒有一個晚上能踏實入睡,“每天早上得摸摸顯示屏才去上學”。

撥號上網會占用電話線,任何偷偷上網的行為都會被父母隨時打進來的電話發現。每周總共6小時的電腦使用時間是父母定下的規矩:周五完成作業后2小時,周末兩天4小時。楊希至今記得限制時間

的理由是:“對眼睛不好”。

[!--empirenews.page--]“我那不是吵架,是講道理。”

在微信微博還沒成為全民社交工具之前,楊希的父親楊曉輝一直不明白兒子的手機“到底有什么好搗鼓的”。在他看來,手機的作用就是打打電話,發發短信,“不用聯系別人的時候你老抱著手機干嗎?”

楊希的第一個手機是諾基亞7373,“機身還能旋轉”,這部當時很時髦的手機幫助他完成了早戀。楊希和女朋友常常煲電話粥到半夜,大學里,沒人在意學生在課堂上發出去了多少條短信。

手機還沒在中學生中普及時,“有好感的同學大多用家里的座機聯絡,家長都盯著,有分機的還可能被監聽”,手機讓年輕人獲得了極大的溝通自由。

楊希看網頁的習慣從電腦轉移到了手機上,和手機游戲穿插著來,楊曉斌和兒子為此沒少鬧矛盾,吃飯時不能用手機成了父母立下的第二條規矩。

“我覺得這樣不禮貌,吃飯就是家里人聊天、交流(的時候),老低著頭擺弄手機干什么?對頸椎還不好”,楊曉輝覺得“理解不了年輕人”。

47.6%的中國手機網民平均每天花費3-5小時上網。

楊希去年確實去醫院檢查過頸椎,常年做“低頭族”加上工作時動輒坐一天,某天醒來后他有種“脖子疼連帶著后腦勺疼”的感覺。

他做了核磁共振,結果出來沒什么問題,“但就是不舒服”。

女朋友發了幾個微博給他,都是關于頸椎的日常鍛煉,“什么每天轉頭多少下啊,如何靠墻站啊之類的,剛做完確實能舒服一些”,他知道,“這東西得好好鍛煉、堅持”,但做兩天就忘了。

楊希不相信按摩店的手藝,聽說頸椎牽引器有用就馬上買了一個,用了不到半個月又閑置了。

牽引器現在歸父母所有,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楊曉輝和妻子張萍也相繼感到脖子越來越不舒服,還配了老花鏡。

兩口子的手機都是兒子送的iPhone 6Plus,楊曉輝的上一個手機是華為,“老伙計推薦的,說不貴還好用”。[!--empirenews.page--]

換了iPhone后,楊曉輝一度在朋友圈里收獲了不少羨慕,“我們這年紀也有不少用這機子的,但要么自己買的,要么是子女淘汰的,我這不一樣,是兒子送的,新的!”。

使用微信微博對這對中年夫婦來說是基本技能,母親基本上只看不留言,但楊希經常看到父親在微博和別人吵架。

“我那不是吵架,是講道理。”楊曉輝認為,網絡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每個人都能各抒己見。他最近一次在微博上“講道理”,是為了“上海姑娘和江西男友回家過年”的熱文。

“微博讓楊曉輝“不那么愛教育人”了,這個在法院工作了一輩子的中年人喜歡說服別人。“有些評論,以前我就接受不了,現在看得多了,覺得確實各人想法不同”。”

一次次的辯論讓他疲于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有的問題沒什么對錯,應該尊重別人”,頓了一下,他又補充:“但原則性的問題還是要說清楚”。

楊希欣慰于父親的這種轉變,“沒以前那么倔、那么擰了,你給他說點不同意見,認不認可是一回事,起碼愿意聽了”。

退居二線讓楊曉輝有了更多研究手機的時間,通過自己琢磨和向兒子討教,他已經能熟練地在App Store下載應用。

“我不滿足于會用微博、微信,技術上的東西我也要會,上班時不斷學習業務,現在你擺弄這個,對不對,也是一種學習。”

楊曉輝現在是朋友中的“手機通”,中年人對手機功能的學習動力大多來自生活中的切實需求,比如為了打麻將時給錢更方便,大家跟著他學會了用支付寶和微信轉賬,“省得為點零錢找來找去的”。

“有什么問題都問我,孩子們哪有耐心啊,我一步步講得清楚,我要是不會再問兒子。”楊曉輝挺得意。

問兒子的習慣讓他免于受騙。前幾天,手機突然顯示“已被鎖定”,要求解鎖,給楊希打電話后,他點了“取消”。

“幸虧取消了”,楊曉輝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兒子告訴他這是最近很流行的一種騙局,一旦解鎖就落入了陷阱,“后來看了微博上的帖子就明白了”。

“互聯網專治各種不服”[!--empirenews.page--]

從電腦普及到現在的十幾年間,楊希覺得自己見證了兩代人對互聯網的擁抱和疏離。在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工作時,楊希最常聽到同事們說的話是,“互聯網專治各種不服”。

““我父母這輩人以前天天阻止我們上網,覺得那是洪水猛獸,現在你去看,他們沒幾個不被手機挾持的”。”

楊希習慣把人們沉迷于手機、電腦的狀態稱為“被挾持”,只是他現在有些討厭這種感覺。

跟西安的其他年輕人一樣,楊希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一切便利:看電影不需要排隊買票、不想做飯就在手機上選外賣、幾個打車軟件比比價總有更便宜的、淘寶上的東西永遠比商場齊全……他的不少同事甚至已經很久不去超市了,“誰還自己去扛一箱飲料回家?累不累啊?”

但在工作和生活便利之外,產品經理的工作決定了楊希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人溝通,微信永遠充斥著莫名其妙的群,“動不動就被客戶或工作上的熟人拉進一個群,沒完沒了”。

他隨意點開一個群,最新一條信息詳細地說明了配合廣告發紅包的一系列規則,“類似的群還有很多”。

這是他從事互聯網營銷的朋友的工作方式,“我在里面從來不說話,也不拿紅包”。今年春節,他同樣一個紅包都沒搶,因為“覺得挺無聊的”,但他對周圍人熱衷紅包這事完全理解。

身在互聯網行業使得楊希比其他年輕人更早體會到了朋友圈的麻煩,在別人還沒有開始抱怨代購和微商時,他已經為“給這個點贊不給那個點,會不會不好”傷神了,還會有客戶要求他多發朋友圈,“說想了解我的觀點,但我真的沒有那么多觀點要表達啊。”

2014年,不少人正熱衷曬日常時,楊希卸載了這個“小社會”。不止一個人質疑“你是不是屏蔽了我?”,他不得不一次次解釋,自己只是不用朋友圈了。

楊希保留著舊手機,上面有用來和家人朋友聯系的另一個微信號。他開玩笑稱兩個賬號里的內容完全是兩種人格,一個永遠是關于互聯網的討論,一個則會收到來自父親的各種“養生文章”,以及母親讓他幫忙網購某個廚具的要求。

140個應用在楊希手機里平鋪了6頁,且完全沒有按功能或顏色分類,這樣方便他按時清理。“起碼三分之一都和工作有關,還有一些是用來參考學習。”

回到西安后,楊希的通勤時間由原來的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他控制手機使用的第一個行動,是坐車上班時不再漫無目的地刷手機,而是聽一些有用的播客,“也許是英語學習的,也許是談話節目”,這讓他覺得自己握有主動權。[!--empirenews.page--]

容易分心的他試著在看書、看劇、準備睡覺時盡量遠離手機。“看書的時候來一條微信,跟朋友聊幾句,半個小時過去了,再把注意力放回書上其實很難。”

楊家的飯桌上依然不能出現手機,但網絡讓一家三口悄悄產生著變化。

楊希為父母買了電視盒子,驚訝地發現他們點播了不少美劇,甚至有自己一直沒來得及看的經典。楊曉輝成了家里新的沙發人,時常因為看電視到半夜被兒子和妻子教訓。

“現在網絡用語他們都知道,有時候坐一起還說說美劇,我朋友聽說后都挺驚訝。”對于父母的時髦,楊希暗自驕傲。

前幾天,正跟客戶吃晚飯的楊希收到父親發來的一條微信:“《黑道家族》看完了,還有什么好看的推薦嗎?”



相關閱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潞城市| 阜城县| 右玉县| 资中县| 金寨县| 彭泽县| 涿鹿县| 昌宁县| 寻乌县| 安达市| 阿合奇县| 温宿县| 内黄县| 分宜县| 山东省| 通渭县| 繁昌县| 昌吉市| 淮北市| 三门县| 衡山县| 蓬安县| 丹寨县| 榆林市| 隆子县| 岫岩| 寻甸| 柞水县| 塔城市| 大荔县| 华池县| 潼南县| 牟定县| 衡阳县| 遂昌县| 怀集县| 扎鲁特旗| 大方县| 东安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