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還是二次元 誰找到了取悅年輕人的正確姿勢?
65歲的老人在一個90后、00后聚集的地方迅速走紅,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張召忠和唐國強肯定沒有想到,他們會因為B站(bilibili彈幕視頻網)再度翻紅。
他們同為1952年生人,比90后的父母輩年齡還大。按“三歲一個代溝”的說法,他們與時下的年輕人已經有了許多個代溝了,但是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年齡鴻溝得到了消解。張召忠被up主奉為“B站站寵”,唐國強則因一系列“諸葛亮”鬼畜視頻被尊稱“嘴強王者”。
二次元世界,從一個小眾的隱秘狂歡角落逐漸融入三次元現實世界。盡管喜好二次元的人群越來越龐大,但事實上,二次元愛好者的需求并沒有真正得到滿足。
越洋而來的手辦
根據2015年6月艾瑞咨詢的調研數據,二次元用戶的男女比例為61.4%:38.6%,男性略多于女性,女性偏“腐”,而男性偏“宅”。
80后李延(化名)是個“宅男”也是手辦愛好者,他的家里有專門一個立壁書柜用來擺放手辦,其中8成都是長腿大胸的女性形象。
因為版權、材料以及人工制作等條件的限制,李延所有的手辦都是通過代購從日本購買。“手辦吧里有時候會貼圖,問要不要一起訂購,遇到想要的就一起訂。大多數情況我還是自己找代購買。”李延說,“國內的手辦做得不行,手法上比較粗糙,還原度不高。這兩年有些手辦也有做得好的,但數量太少。”[!--empirenews.page--]
李延生活在中國南方的一個二線城市,月薪5000多元,跟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不用交房租生活費,每個月會花一到兩千塊錢買手辦。
“看起來這么小小一個手辦就手掌高,一兩千塊錢可能會買很多,其實不是。遇到一個好的GK(套裝模件)可能就要花上千。”李延說,“價格比較高,但沒辦法這里面有信仰。”
愿意為喜歡的東西花錢,甚至是花大價錢,這就是二次元“死忠粉”的特征之一。來自易觀智庫《二次元產業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二次元作為文化產業的分支,也已進入了可消費的非必需消費品范疇。據統計,在二次元文化周邊上,二次元用戶每年平均花費超過1700元。
被日漫影響的一代
中國ACG(Animation Comic Game)文化的興起,離不開日本動漫。
1980年央視引入日本動畫《鐵臂阿童木》成為70、80后心目中的動畫經典。90年代初,日本動漫借由單行本的形式在中國流傳。30多年過去了,盡管國產動畫和漫畫也出現了諸如《大圣歸來》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中國動漫仍然有一股濃濃的日漫風格。
2016年G20峰會召開之前,央視一改一本正經的畫風,制作了一段《G20,杭州再出發》的動漫大片,東道主中國則身著中山裝,頭戴紳士帽,全程淡定冷漠臉畫風與《在下坂本有何貴干》的坂本君形象極為相似。
少女漫畫作家左小翎和殼小殺有更深的感觸。這對因《南煙齋筆錄》、《百玄傳》而成名的合作搭檔,她們的目標受眾就是00后。談及90后與00后的喜好風格,左小翎說,“其實沒有變化,還是受日本漫畫影響比較重。像我們90后十年前喜歡的東西是《美少女戰士》、《百變小櫻》,她們00后現在依舊喜歡這樣的東西。只是具體形象發生了變化,但本質都是一樣,純愛、甜美。”[!--empirenews.page--]
在左小翎看來,少女漫畫這個題材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看你漫畫的姑娘會長大,但是新的姑娘又會成長,她們一樣都是有公主夢和王子夢的,所以說我們的受眾群其實是一直在交替,但是會有新的進來。”左小翎說。
萌系風格是左小翎和殼小殺給TechWeb最初的印象,無論是兩人的漫畫作品還是真人裝扮。但左小翎認為,中國漫畫其實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從我們古代的歷史傳說、玄幻傳奇中其實都可以汲取營養。
《大圣歸來》讓國漫迷看到了中國動漫的希望,而一部融合了妖怪形象的《捉妖記》則給了漫畫作家啟示,中國的妖怪還少嗎?為什么不能畫一畫它們。
“其實中國有非常好的類似題材,比如說《山海經》、《聊齋》,我覺得只是還沒有人做這塊東西,我相信做的話,肯定會更加優秀。”左小翎說。
如何讓年輕人掏錢
《2017年中國“二次元”用戶調查》統計顯示,近年來二次元產業投融資事件接近250起,金額超40億元,其中2014年約為1.62億、2015年約為14.46億、2016年約為24.5億,資本熱度已初步培育。
《大圣歸來》取得了9.56億元的票房成績,《捉妖記》則創造了24.38億元的票房。二次元經濟已經成為泛娛樂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何讓年輕人把錢從口袋里掏出來成為重要課題。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IP開發已經處于產品聯動、互相融合開發、共享全產業經濟收益的階段。但是中國目前的IP開發其實存在著極強的同質化問題,而且對于內容創作者的版權保護并不完善。
左小翎向TechWeb表示,她與殼小殺創作的一本書剛上架不到一天就在某電商平臺出現了盜版,與平臺溝通下架后,又有新的店家賣盜版,防不甚防。[!--empirenews.page--]
另外,抄襲現象嚴重也是令創作者頭疼不已的問題。創作者如果簽約了公司,出現了抄襲問題還能由公司出面負責解決,若是一個初創作者的作品被人抄襲,絕大多數創作者都會選擇忍氣吞聲,因為維權成本太高。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