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在9日宣布其研發的新一代晶片Willow,已成功突破量子運算的關鍵挑戰,宣稱該晶片能以105個量子位元(qubits)進行運算,原本傳統電腦需耗時10億年運算才能解決的問題,新晶片僅需5分鐘就能解決。
針對量子運算威脅,Ava Labs創辦人Emin Gün Sirer日前警告,中本聰持有的100萬枚比特幣,采用早期使用的Pay-to-Public-Key(P2PK)格式,該格式會直接暴露公鑰,使量子運算攻擊者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破解,為防威脅,建議應考慮凍結中本聰的比特幣。
對此,有「SPAC之王」之稱的知名風險投資家、Social Capital創辦人兼執行長Chamath Palihapitiya近日在ALLIN Podcast節目上表示,約8000個Willow晶片就能破解比特幣使用的SHA-256演算法,距離區塊鏈重新實施新哈希算法的時間,可能只剩下2至5年的時間。
然而,比特幣傳奇人物、Blockstream創辦人兼執行長Adam Back駁斥了此言論,他表示:不,你無法通過連接大量有105個量子位元的晶片,來增加量子位元數量。我們在這個十年,甚至很可能在下一個十年,都遠遠無法實現擁有100萬個量子位元的電腦。
Ledger技術長Charles Guillemet也表示:
“這很尷尬,有這么多錯誤的說法:
比特幣中沒有_加密_
量子電腦不會破壞SHA-256
2個105量子位元的Willow晶片,不能制成210量子位元的晶片”
Bubbl.fm創辦人Kaz則補充,SHA-256不會受到量子運算的威脅,因為雜湊函數是單向、不可逆的,量子電腦無法破解,量子電腦對加密演算法才構成威脅,例如Schnorr簽名演算法可能在20年后會面臨風險。
針對遭社群質疑,Chamath Palihapitiya也做出回應,表示自己的言論被曲解,他解釋,量子運算將對v1加密方法構成威脅。雖然具體時間框架尚不明確,但可以確定這不是短期內會發生的事情。
然而,Chamath Palihapitiya提醒,目前比特幣的任何潛在風險雖可通過分叉來解決,實施針對新交易的抗量子加密技術,但這無法追溯性地保護那些已暴露且未遷移的公鑰,例如早期p2pk地址中的資金,由于其公鑰已暴露,仍將容易受量子運算針對ECDSA(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的攻擊,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Chamath Palihapitiya并引述中本聰在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當時中本聰表示,SHA-256非常強大,除非出現重大突破性攻擊,否則可以持續數十年,若被破解,區塊鏈可以達成共識,鎖定破解前的狀態,并過渡至新的雜湊算法。
相關閱讀推薦
最新資訊
最新游戲
逆轉裁判復蘇的逆轉手機版
查看第一棵樹手機版
查看單挑王
查看名將無雙PVP對戰版
查看明星制作人
查看繪真妙筆千山手機版
查看口袋怪物大戰
查看開心釣魚王
查看急速行進
查看熱門文章
熱門游戲
星球探險家 v65.94
查看團戰經理手機版 v3.0
查看迷你戰機官方版 v1.0.1
查看光明旅者安卓版 v1.1.97
查看南瓜先生大冒險官方版解謎游戲 v1.1.8官方版
查看我要如何說再見官方版 v1.00.28
查看新3D坦克 v1.0.0.20安卓版
查看僵尸小鎮聯機版 v4.2最新版
查看混亂大槍戰 v1.0.7中文版
查看神將世界 v1.5.11搶先版
查看瘋狂小人戰斗 v3.23.00官方單機版
查看水滸宋江傳2025最新版 v100.18.5
查看星艦實驗室最新版 v1.10.07
查看瘋狂派對go v0.100031安卓版
查看軍棋游戲 v1.82安卓版
查看微光正版 v1.2.1最新版
查看會說話的狗狗本
查看雷霆傳說
查看